灯具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用品。 19世纪之前,电灯尚未发明,因此“火”成为当时唯一的照明来源。 为了获得固定的火源,古人采用动植物油脂、蜡烛等易燃物质作为照明原料。 “烛”是古人对照明器具的总称。 《礼记·内则》有记载:“夜行则用烛清代铜麒麟图片,无烛则止”。
故宫博物院藏三彩烛台
古人燃烧蜡烛时使用烛台。 烛台作为古代主要的照明工具,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 随着各个朝代工艺的发展和审美的变迁,烛台的款式也随之多样化,或高雅或古朴,或大或小,材质多样,有铜、铁、锡、木、瓷等。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穿越时空清代铜麒麟图片,感受中国古代烛台的独特魅力。
我国使用“烛台”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制作了各种精美的铜烛台,供当时的贵族使用。 《楚辞》中也有相关记载:“室内珍奇之物甚多,有兰花,明烛烛光。”
战国烛台
战国时期中山十五灯
三晋时期,随着制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瓷烛台。 由于制瓷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瓷烛台得到了迅速推广。 这一时期的烛台设计多以动物为题材,如三国时期的羊形烛台、晋代流行的狮子形烛台等。
三国青瓷羊形烛台
青瓷辟邪烛台
魏晋南北朝时期,烛台多为瓷器制成,其中青瓷烛台在当时颇为流行。 这一时期,烛台逐渐成为祭祀、庆典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魏晋时期的瓷烛台颜色单一,因地域不同而颜色有所变化。 北方多为绿色、青灰色、绿黄色等,南方多为绿色,有的略呈深黄色。
胡人骑羊青瓷烛台
到南北朝时,青瓷烛台表面颜色较浅,呈浅灰绿色或浅黄绿色。 烛台的设计日趋复杂,样式丰富,有狮形、单管、双管、四管、莲花形等。
南朝青瓷烛台 国家博物馆藏
河北省博物馆藏北朝青釉莲座烛台
隋唐时期的烛台仍以陶瓷为主,注重烛台底座的设计,常常刻有精美的图案。
隋代的瓷烛台主要有青瓷和白瓷两种。 其中白瓷自隋代起才被用来制作烛台。 白瓷烛台表面光滑,色泽均匀。
隋至唐初白釉象形烛台
唐代在隋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烧制出成熟的黑、黄、花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蜚声海内外的唐三彩和釉下彩。
唐代以前的瓷烛台多为单一颜色。 偶尔,瓷烛台的表面会印有棕色的斑纹和模具,但没有彩绘图案。 唐代釉下彩是在前朝基础上的创新,工艺水平很高。
唐罗景窑莲足烛台
唐代陶瓷烛台以新品种唐三彩为代表,是一种低温釉陶器,色彩绚丽,以黄、绿、白、褐为主。
唐三彩烛台
宋元时期,制瓷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钧、汝、官、哥、定五个名窑。 此时烛台的主要材质是陶瓷。 相比之下,由石头或青铜等其他材料制成的烛台非常罕见。
宋代的陶烛台以宋三彩为代表。 在唐三彩、廖三彩的基础上,除黄、绿、白、褐四种主色外,还增加了大红、墨黑、酱色等,创造了一种新的玉石类型。 釉色莹润,莹润如玉。
最早的环保灯——省油灯,出现在宋代成都邛崃的邛崃窑。 省油原理是灯采用双层结构,层间含有水,保证使用燃料时灯内温度不高,从而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邛窑绿釉节油灯
到了元代,烛台的材质和色彩较宋代有所改进,也产生了成熟的青花瓷。
元代青花釉烛台
明代的灯制作材料比唐宋更加丰富,出现了陶瓷灯、金属灯、玻璃灯、木烛台等。 但陶瓷灯在当时仍是主流。
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八路烛台
从色彩和图案上看,明代烛台除黑釉、白釉、青瓷外,还较多有青花、五彩瓷灯。 明代的三彩灯沿袭了唐、宋、辽的风格,烛台的色彩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加丰富、华丽。 从造型设计上来说,八棱烛台在明代开始流行。 烛台配有蜡烛形状的嵌件。 它们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宣德 蓝釉折枝花卉纹八角烛台
清朝时期,铜灯的生产开始复兴。 铜烛台的材质不是青铜,而是黄铜、红铜或白铜。 铜的硬度比钢低,但比钢有更强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性,又因其金色的光泽,更受到世人的青睐。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仙鹤烛台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飞浮式烛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烛台的造型设计大致可分为动物型、几何型和植物型三大类。 前两种烛台形状较丰富,而植物型相比两者形状较简单。 动物烛台流行于东汉、三国、晋时期,存在已久。 几何烛台和植物烛台主要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存在时间较短。
清代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勾云夔龙纹绿玉烛台
按烛台的材质分为铜、陶瓷、木、玻璃、石等。其中木、玻璃制成的烛台比较少见,明代以后才偶尔出现。 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时期,制作烛台的材料主要是陶器和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清金镶宝石烛台
从烛台的颜色和图案来看,唐代之前,烛台多为素色,唐代以后,烛台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图案也变得复杂。
明万历 掐丝珐琅花卉纹菊花烛台 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朝代,烛台的造型、材质、图案和制作工艺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烛台不再只是古代人们生活中简单的照明物品。 它融合了各朝代的民族智慧、工艺发展和审美变迁,使其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替和文化的演变。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