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墓,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明孝陵。 因马氏谥号“孝慈”,故名“孝陵”。
明孝陵规模宏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影响了明清两代皇家陵墓的风格。 明孝陵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25年后的明永乐三年(1405年)正式竣工。
陵墓内部亭台楼阁,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当时,明朝在孝陵驻扎了万余护陵军队,看守十分森严。 古人视鹿为吉祥动物,墓地里饲养着近千只鹿。 每只鹿的脖子下都挂着一枚银牌明孝陵石麒麟,上面刻着“偷者死”的字样。
明孝陵600多年来屡遭战乱。 现在剩下的建筑物不多了。 剩下的基本都是一些砖石建筑,如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墙、石像路等。 等待。 明代孝陵的神道非常独特。 其最大的特点是建筑与地形完美融合。 它不是按照前朝旧制建造成直线,而是根据地形和山势呈锯齿状建造。 神道两侧有狮子、鹿、骆驼、大象等石像,雄伟庄严。
明孝陵虽然是朱元璋的陵墓,但地宫的位置却一直没有确定。 朱元璋的陵墓有很多未解之谜。 据说,皇帝死后明孝陵石麒麟,同时葬在13个城门。 对于尸骨是埋在北京万岁山还是南京朝天宫,也有不同的说法。 朱元璋葬在明孝陵吗?
1998年,南京文物专家采用精密磁测方法对明孝陵进行了勘测。 这是一部耗时6年的精致作品。 专家断定,朱元璋的地宫位于明孝陵独隆府地下数十米处,没有被盗的迹象。 基本可以断定,朱元璋是睡在地宫里的。
朱元璋地宫的位置已经确定,那么它的入口在哪里呢? 据专家勘察资料可以发现,地宫有一座隧道式建筑,长120米,宽5-6米,有多个入口,其中一个入口位于地宫东侧的宝城墙下。明楼。 从外面看这段城墙,有明显的裂缝和下沉的迹象。 显然,曾经是地宫入口的地上建筑不知为何倒塌消失了。
其他朝代皇陵的墓道大多是直的,而明孝陵的墓道却是弯的。 专家认为,这是当地地理造成的。 明孝陵地下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组成,一种是侏罗系砾岩,另一种是长石石英岩。 两种岩石的磁性不同,软硬度也不同。 砾岩极其坚硬,难以钻探。 很可能当年的设计者就提前设计了一条笔直的墓道。 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临时调整施工方案。
明孝陵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地方,那就是独龙府山上的巨石。 独龙符山至少有60%经过人工修复,上面有很多规则排列的巨大卵石。 建造陵墓的工匠费了很大力气才把这些石头运上山。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防止非法盗掘,为了减少雨水对坟墓的侵蚀,还是纯粹为了美观? 答案尚未揭晓。
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竣工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 ,历时25年。 明孝陵底层木结构大部分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的战斗中,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中墙等砖石建筑现存碑亭、石像路、方城民楼下部。 明孝陵布局雄伟,规矩严格。 陵墓神社开创了漫长曲折的道路之先河,影响了明清两代。 墓地纵深2.62公里,周围红墙周长22.5公里。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