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因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 位于南京东郊独龙福湾珠穆朗玛峰脚下,茅山西侧,东邻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皇陵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墓之一。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于2003年7月3日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周边的常遇春墓、丘成墓、吴良墓、吴镇墓、李文忠墓等五座英雄墓也被纳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神功碑亭位于金门正北70米处。 它们是明朝开国皇帝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为朱元璋书写的碑和碑亭。 神功圣德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该建筑平面呈方形,故俗称“四方城”。 内有明朝开国皇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建筑物的屋顶被毁。 原碑亭为砖石砌成,平面呈方形。 亭顶结构已消失,现仅存四壁。 每面墙都有一个5米宽的拱形门洞。 其形似城堡,故俗称“四方”。 神道尽头北18米处是棂星门。该门已不复存在,仅存6根石柱基基。从遗址来看,棂星门应为三开间建筑。
过棂星门,向东北拐275米明孝陵石麒麟,即可到达玉河桥,又名金水桥。 玉河桥是一座石桥,原为5孔,现为3孔。 桥基和河两岸的石构件均是明代的原物。 向北过玉河桥,登上缓坡,就是陵墓的主体建筑。
文武坊门:文武坊门是孝陵的正门。 原来有5个门洞,3大2小。 中间有3个拱形门洞,两侧有2个长方形门洞。 阳台的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
碑堂之后是孝陵的主体建筑——孝陵殿,即香殿。 原孝陵殿已毁,尚存三层须弥座台基,总高3.03米。 平台上有56个大型柱基。 台基四角各有石刻螭首。 大殿前后各有踏脚石三块。 尚存云龙山水浮雕石6块。 大雄宝殿基座长57.30米明孝陵石麒麟,宽26.6米,可见当时建筑的宏伟程度。 原殿供奉着朱元璋和马皇后。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两次重修的三间香殿。 现在的大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
方城是小陵宝鼎前的一座巨大建筑。 它的外部是用大石头建造的。 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 基地是须弥座。 方城中央有一座拱门,通向一条圆拱形隧道。 登上54级台阶,退出隧道。 迎面是保定的南城墙,由十三层石条砌成。 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显然是后人所为。
沿着防城左右两侧的步道可以登上明楼。 明楼位于方城之上。 原是一座重檐黄瓦的大型建筑。 屋顶早已被毁,只剩下四堵砖墙。 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 南面有拱门三座,其余三面各有一座。 一个拱门。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唯一不呈直线的帝王陵墓,而是围绕三国时代孙权陵墓所在的梅花山呈弧形,形似三国时代孙权陵墓。北斗。 神道自卫岗下马坊至文武坊门,全长约2400米。 下马坊是孝陵的入口。 这是一座石牌坊,有两根柱子。 额头上刻有“官下马”六个大楷书字。 文武百官参观陵墓,必须下马步行至此。 神道沿线有:下马坊、禁约碑、金门、神功圣德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柱、武将、文臣、棂星门。 穿过棂星门,向东北转,进入陵园主体部分。 在这条面向独隆府的南北轴线上,有:金水桥、文武坊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防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陵墓建筑均按中轴线排列,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